何以中國|“國寶推薦人”習近平
文物承載燦爛文明,傳承歷史文化,維系民族精神,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。
“自己的寶貝還得自己識寶,自己不要輕慢了”,習近平主席念茲在茲。這些年,他經常在各種場合生動講述文化瑰寶背后的中國故事,以珍貴文物為載體向世界展示“中國精彩”。
2023年5月,中國與中亞五國領導人“長安復攜手”。在贈送給中亞國家元首的禮品中,有一件“何尊”。何尊是西周早期著名的禮器,器內底部有122字的銘文,其中一句“宅茲中國”,是已發(fā)現(xiàn)的“中國”一詞的最早文字記錄。
習近平主席深諳何尊之美,并以“尊”為禮,讓世界了解“何以中國”。2019年5月,在中國國家博物館,他被造型渾厚、工藝精美的何尊吸引,細聽講解、認真端詳。一年后,他在陜西考察時溯古言今:“‘中國’二字最早見于在陜西出土的青銅器何尊。”2022年,他親自批準的建設項目——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,一批精品展覽亮相,何尊熠熠生輝,彰顯大國盛世風采。
瓷器,中華文明的另一張名片。
2019年5月15日,中國國家博物館。在一個清新淡雅的花瓶前,習近平主席和外方領導人停下腳步,凝神觀看。這是一個距今700多年的元青花的花瓶,圖飾描繪的是中國古代四位才子王羲之、周敦頤、林和靖與陶淵明愛花的故事,故得名青花四愛圖梅瓶。
習近平主席親自講解:“元代的青花瓶保存下來非常少,這件藏品可以說是陶瓷中的熊貓。”講解生動有趣,讓在場的外方領導人會心微笑。
泱泱中華,歷史悠久,文明博大。立足人類文明看文化瑰寶,習近平主席有著深邃思考:要保護好文物,讓人們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,記得起歷史滄桑,看得見歲月留痕,留得住文化根脈。
2023年4月7日,廣東廣州松園白云廳。千年古琴奏響《高山流水》,中法兩國元首一起欣賞。“高山流水,千年古琴奏的是千年絕唱,高山流水盼知音,是古代一個很優(yōu)美的故事,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……”習近平主席信手拈來的介紹,給遠道而來的外方領導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2018年4月27日,湖北省博物館,習近平主席與外方領導人共同欣賞曾侯乙編鐘之美。聞名中外的曾侯乙編鐘是世界上已發(fā)現(xiàn)的最雄偉、最龐大的樂器。時任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回憶,在參觀曾侯乙編鐘時,習近平主席特別談到編鐘蘊含的禮樂文化和禮樂制度,有教化民眾的作用,簡明扼要指出了編鐘的深刻內涵。
大國外交,沉潛著“讓文物說話,讓歷史說話,讓文化說話”的深邃思索。西方觀察人士由衷感嘆,“習近平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。特別是外交場合,他講述的故事新鮮有趣、溫馨而內涵深遠”。
“大家都知道,中國有秦俑,人們稱之為‘地下的軍團’。法國總統(tǒng)希拉克參觀之后說:‘不看金字塔,不算真正到過埃及。不看秦俑,不算真正到過中國。’1987年,這一塵封了2000多年的中華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”2014年春天,站在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臺上,習近平主席這樣向世界推介秦朝兵馬俑。
2016年,在秘魯最大、最古老的博物館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閉幕式并參觀“天涯若比鄰——華夏瑰寶展”時,習近平主席又做了一回秦俑推介人。
“當時習近平主席指著秦朝兵馬俑向庫琴斯基總統(tǒng)介紹,這件文物來自中華文明的發(fā)源地,陜西,也是我的老家。他介紹時充滿自豪。”在場的外方工作人員回憶,“習近平主席的介紹中,包含了一些特別的細節(jié),比如盡管兵馬俑是通過模具制造的,但每個兵馬俑的樣子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可以看出,習近平主席對中國歷史有著深入研究。”
如數(shù)家珍,自信自豪。
中華名片,閃耀世界。
制作精致、造型逼真的漢代鎏金銅蠶,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象征豐盈潤物、執(zhí)著奉獻,見證了東西方文明“千絲萬縷”的聯(lián)系。2017年5月,習近平主席在首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,以鎏金銅蠶為佐證,講述先輩2000多年前開辟古絲綢之路,打開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壯舉。
2019年5月,由習近平主席倡導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。在同期舉辦的“大美亞細亞——亞洲文明展”上,體現(xiàn)環(huán)保設計理念的“中華第一燈”長信宮燈、出自戰(zhàn)國時期工匠之手的曾侯乙尊盤等中國珍貴文物璀璨生輝。
在紐約聯(lián)合國總部,“和平尊”被永久陳列在顯要位置。這是聯(lián)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,中國政府贈送給聯(lián)合國的禮物。在贈送儀式上,習近平主席娓娓講述:“‘和平尊’以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‘尊’為原型。‘尊’取‘敬重’之義,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是十分隆重的禮器。”
…………
一場場“文化外交”,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抹亮麗色彩。
一番番博古通今、縱橫中西的論述,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(chuàng)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,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。
一次次身體力行的推介,彰顯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,助推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、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、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,文脈傳承弦歌不輟、歷久彌新。
習近平主席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,“我們文化不斷流,再傳承,留下的這些瑰寶一定要千方百計呵護好、珍惜好”。其情至真,其意至深。